青蒿素抗疟功效临床验证人:对青蒿素抗癌有信心

时间:  2015年10月12日 10:24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团队正在进行青蒿素的抗肿瘤研究,目前实验室研究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对临床研究比较有信心”。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际知名疟疾防治专家李国桥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国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际知名疟疾防治专家,也是临床验证青蒿素有效的第一人。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第一个发现了青蒿提取物有效;罗泽渊第一个从菊科黄花蒿里头拿到了抗疟单体;虽然我第一个临床验证了青蒿素有效,但如果没有屠呦呦和罗泽渊的发现,我什么都不是。”年近八旬、研究推广青蒿素近50年的李国桥表示,对屠呦呦和青蒿素获诺奖由衷感到高兴。 李国桥透露,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研究团队有两个主要任务,其中一个就是致力于青蒿素的抗肿瘤研究。他告诉记者,疟疾治疗和癌症治疗都是作用于细胞、其原理相通。目前治疗肿瘤主要方法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摧毁了人体免疫系统。而青蒿素毒性低,对人体免疫系统伤害小,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能有效延长生命时间。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配制的复方药,其中两三个药的疗效明显超过化疗药。我对临床试验研究效果比较有信心”,但是他同时也坦言,临床研究比较困难,因为不敢拿癌症早期病人来试。 除了研究青蒿素抗癌,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团队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快速消除疟疾,“开发副作用更低、疗效更快、快速消灭疟疾复方青蒿素。”李国桥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正准备在非洲设点,并已经在非洲选好医院,准备全面推广全新的灭疟项目。 青蒿素获得诺奖也让中医药再次向世界展现其神奇魅力。对于有声音质疑青蒿素不是中药的说法,李国桥非常肯定的表示:“青蒿素绝对是中药。”他解释,在中国医药管理上没有“西药”这个名词,要么是化学药,要么就是中医药。而青蒿素是用化学方法提取的中医药,是中西医结合产生的药物。他表示,中医和中医药的发展也要结合现代医学,不断提高疗效。(完) 出处:http://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0-10/7562536.shtml 来源:中国新闻网  撰稿人:许青青 ===================附微信群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 为了抗癌健康,大伙儿走在一起了。 青蒿素能抗癌,杀死癌细胞是真实的。但可能疗效多少会根据各人体质而定。 十几年前发现青蒿素能治癌症是通过华盛顿州立大学赖博士的很多的临床报告,然后在美国网购五瓶回广州。妈妈吃了三瓶就是3×8公分的肝癌晚期肿瘤消失了,并多活了8年。连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生都非常诧异和不解。 之后我表哥的直肠癌和朋友老父亲的肝癌都有不错的效果。更让我希望和大家分享。 一位中大中文系的学姐,爱运动却得了肺癌,开始吃青蒿素是癌细胞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男朋友不更相信西医让她转用斯坦福的抗癌新药,每个小时都拉肚子,结果肠胃坏了,不得不停药,癌细胞反扑去世了。 今年初,好友突然发现患癌,在化疗前希望青蒿素可以帮忙,但还没来得及见效,在旧金山最好的抗癌医院还没确诊是什么癌症就要开始化疗了。结果化疗使她痛苦并进入昏迷,最后没挺住就走了。 http://www.townsendletter.com/Dec2002/artemisinin1202.htm 2005年我们兄弟俩就是受这篇文章启发,用青蒿素救母的。哪位可以帮忙翻译后在群里分享一下? 下面的類似内容: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471d/c886f0966b40d56e5fc97c6c250f74adbe3c.pdf 这篇pdf 介绍赖博士青蒿素治癌的西医 Robert Jay Rowen, MD 95 Montgomery Dr., Suite 220 Santa…

Read More

三文鱼的寄生虫,白酒、芥末能杀死吗?

我的一位日本同事跟我说,他们地道的日本餐馆都很少食用三文鱼,最多的反而是吞拿鱼。 为什么?因为三文鱼鱼生有虫!有什么虫? 自己看! 三文鱼的寄生虫,白酒、芥末能杀死吗? 不少医生指出三文鱼中藏有许多寄生虫,提醒广大群众生吃时需谨慎。三文鱼中“异尖线虫”是最为常见的寄生虫,其幼虫有1-3厘米长,属于易感染寄生虫。感染后会导致胃肠道疾病(腹痛、腹泻、呕吐)、水肿、出血、过敏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https://m.sohu.com/n/481547287/ 摘自搜狐健康 (文章说 不能!) 文章提醒吃货们: 因此以为蘸芥末就能放心吃三文鱼的想法是错误的。为了健康着想,建议大家少生吃三文鱼,最好加热后再吃。同时要提高警惕,一分钱一分货,不要因为贪便宜而被骗买到假三文鱼。


New listing—6623 Adare Lane, Dublin, CA

New listing—6623 Adare Lane, Dublin, CA 位于Dublin 中心Tralee Village 小区的房子上市喽,3房,2.5浴, 1791sq.售价 $818,000. 环境好, 学区棒,房子新,地理位置极佳。


No Image

Solar

如果您使用微信,请先点击右上角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Open With Default Browser)” ,  然后点击下面的链接 GoSolar 这个太阳能系统是新一代高性能设备长寿系统,可以零首付马上开始节能省钱。 查看详情  


记者黎志滔

华工用生命修建的太平洋铁路回顾

(记者黎志滔)太平洋铁路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是19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工程。1869年5月10日,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太平洋铁路穿越崇山峻岭,横贯美国大陆,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内在融合,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雏形,使美国在150多年时间中迅速掘起,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国家和世界上强大的国家。然而,大家曾会联想起﹕一部美国铁路史,也是一部华工长篇血泪史。


No Image

Today’s Links to Health Blogs

在回家的路上 讓我如冬葉  緩緩自林梢凋謝吧… 因為,我的綠意已經沁潤過 在我的擁抱下歇憩的八方客旅。   讓我像落花  靜靜底飄離枝葉吧… Digest powered by RSS Digest


No Image

Today’s Links to Health Blogs

你只能去愛… 你只能去愛…愛到讓他看見耶穌。 他來到我們的面前,帶著他的問題—重病與生死。但是,誰能解決重病與生死呢? 如果你是一個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把人間苦難扛在肩膀上的人,你充滿正義感,一整個心都是用愛做的,無法看見別人受苦,習慣為別人解決問題,只有在看見對方好起來或改變了你才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有價值有意義,那麼,我想跟你分享另一種愛人的方式–以無能的能力去愛人。 來到我們當中接受我們關懷的,他/她的問題大部分是無法被改變的,或者說,不是我們能改變的。如果他/她或他/她的家人今天沒有癌症,沒有末期疾病,那麼他/她不會成為我們服務的對象,我們可能一生都不會認識這個人,不會有機會與這個人在人海中擦肩而過,甚至都不會知道有這個生命的存在。 他來到我們的面前,帶著他的問題—重病與生死。但是,誰能解決重病與生死呢? Digest powered by RSS Digest


No Image

反思胃癌的美食家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美食家(美食界才女)原晓娟35死于胃癌晚期。她的“病床日记”使她的博客出了名,留给了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思考,让人记住了她。她曾在4个小时内,品尝过法国厨艺大师的28道大餐。她的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她是一位时尚美事杂志的编辑,身患癌症后,她博客上的每篇文字都影响感动了许多人。 2006年7月7日,原小娟被医院确诊为胃癌。这对于“美食家”娟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娟子和项立刚共同勇敢地面对病魔,并且通过博客来记录自己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娟子虽身患癌症,仍然自信自强,相信生活的美好。 要美食,更要健康!美食里面少不了煎炒烹炸!那些经长时间烹调的食物里可能含有致癌物质。胃癌的特性,这期节目一定好好看,并转发给你所关心的朋友们。( URL: http://go99.us/health/goodfood-cancer/ ) 这个节目还再次告诉我们“食不言寝不语”的健康道理。饮食有节,三餐定时。这些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我们是否都能做到? 我很喜欢太太为了健康,常常做的杂豆麦片,或是黑不溜秋的米饭。她为了健康,减肥,可以吃我们认为”不够咸” 或 ”不够甜” 健康餐。原来杂粮粥里的硒是可以帮我们抗癌。(看看《中华医药》里的说明。) 在三藩市湾区,我还有位好友,专门为人们预备健康“大餐”,喜庆宴会的厨房里,常常出现她的身影。她还致力分享健康美食经验,开办小型厨艺课,著书出版,并有自己的电台节目。她就是住在东湾Tri-Valley(三谷地区)的廖若庭Miggi 廖若庭Miggi的廚房 ( http://www.miggiskitchen.com/Pages/Chinhome.aspx :) 真正健康的生活,包含多種要素,不只飲食,運動還有人文社交活動,甚至包括跟你居家環境息息相關的社區。我們經常只想到食物的好壞,吃太多或太少,高膽固醇或低油,是否攝取過多澱粉食物或太少,斤斤要計較。 我相信生活不只這些。生活不只是吃的好又健康,食物同時也把大家集合在一起跟家人和朋友發展一個更深摯的革命情感,去面對充滿壓力快速多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應該還有一份關懷。 大家一起來做菜可以充滿樂趣,一杯紅酒可以溫暖我們的話題,一起挽起袖子洗碗更像是預備打一針生活健康的疫苗。 我的任務不只是示範您如何吃的比你想像的更健康,簡單易做又充分利用食材節省荷包。Miggi的廚房希望你的廚房也製造出全家的美味和活力,成為一個真正的生活家。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美食家(美食界才女)原晓娟35死于胃癌晚期。她的“病床日记”使她的博客出了名,留给了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思考,让人记住了她。她曾在4个小时内,品尝过法国厨艺大师的28道大餐。她的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她是一位时尚美事杂志的编辑,身患癌症后,她博客上的每篇文字都影响感动了许多人。 2006年7月7日,原小娟被医院确诊为胃癌。这对于“美食家”娟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娟子和项立刚共同勇敢地面对病魔,并且通过博客来记录自己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娟子虽身患癌症,仍然自信自强,相信生活的美好。 若海外看不到,可以点击这里。 要美食,更要健康!美食里面少不了煎炒烹炸!那些经长时间烹调的食物里可能含有致癌物质。胃癌的特性,这期节目一定好好看,并转发给你所关心的朋友们。( URL: http://go99.us/health/goodfood-cancer/ ) 这个节目还再次告诉我们“食不言寝不语”的健康道理。饮食有节,三餐定时。这些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我们是否都能做到? 我很喜欢太太为了健康,常常做的杂豆麦片,或是黑不溜秋的米饭。她为了健康,减肥,可以吃我们认为”不够咸” 或 ”不够甜” 健康餐。 在三藩市湾区,我还有位好友,专门为人们预备健康“大餐”,喜庆宴会的厨房里,常常出现她的身影。她还致力分享健康美食经验,开办小型厨艺课,著书出版,并有自己的电台节目。她就是住在东湾Tri-Valley(三谷地区)的廖若庭Miggi…


No Image

这草能治胆囊炎!《中华医药》

唐代《新修本草》蒲公英味苦性寒,全草均可入药;可请热毒化食毒消恶肿。在当今医药如此昂贵的社会,蒲公英可以是穷人家的良药。而富人们虽有现代医药的优厚条件,但西药的副作用往往是治了脚痛,又得头痛。家有凡草,加州也可找到。 胆囊炎,胆囊息肉能治。蒲公英还有调整肝脏功能,降低胆固醇,消水肿等功效。能对抗很多病毒,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在解决消化不良和便秘和清洁血液方面也有独特功效。此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知道是否能帮到各位看官,但我相信,我自己也需要吃喝一下这种“凡草”。 但若您脾胃虚寒,易受凉腹泻,是不宜多吃蒲公英。 所以最好还是咨询一下医生。 预防流感的经典药方 蒲公英30克 板蓝根30克 银花15克 连翘15克 用水适量煮水当茶喝。每天一服,喝一个礼拜左右。适合流感易发的时候。 治痰,光靠抗生素等西药可能没用。中医如何能治?


No Image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有时和朋友在外头吃饭,还发现有人不知道吃不完的蔬菜类最好不要打包留着第二天“带饭”。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很久以前中国中央电视台早有报道,说,煮熟的蔬菜(特别是带叶绿素的菜,加有油盐、肉类一起做的菜),存放在冰箱里,容易产生过量的硝酸盐,特别是至癌的亚硝酸盐。 在国家标准中,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钠残留量是每千克不超过30毫克,而酱腌蔬菜中的残留标准是每千克不超过20毫克。 流言: 【隔夜菜放冰箱24小时 亚硝酸盐含量全部严重超标】据都市快报的报道[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进行试验。将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在冰箱放置24小时后用微波炉加热,结果亚硝酸盐含量全部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限量标准,其中荤菜超标更厉害。亚硝酸盐对人身体危害大。隔夜菜你还敢吃吗? 更详尽的分析:  http://www.guokr.com/article/62900/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真的“严重超标”了吗?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无论是否做熟,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在储存过程中都可能增加。但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人不可能像农民那样每顿从地里现拔蔬菜来吃。对许多人来说,买一次菜吃几天也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不保存蔬菜来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蔬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原料是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条件主要是细菌生长,“隔夜”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减少它的产生,可以多管齐下。首先,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增加买菜频率。其次,需要保存的蔬菜,洗净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作好没吃完的蔬菜,也可以封好保存在冰箱中。“隔夜”并非亚硝酸盐产生的关键,加热也不会增加致癌物的含量。有许多文献研究过蔬菜的保存时间与保存条件如何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结论都是冷藏可以大大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如果实在难以实现频繁买菜,速冻蔬菜其实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 结论:谣言破解。 虽然在保存过程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有一些增加,但是冷藏条件下,总的亚硝酸盐含量还是大大低于加工食品中国家标准允许的含量。而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应该是烹饪过程中使用的含有硝酸盐的调料所致。这在常规的烹饪中,是不会出现的。即使新闻中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严重超标”的说法也是对国家标准的曲解,而“决不能吃”更是耸人听闻。如果把做好的蔬菜趁热封装,快速冷藏,“隔夜菜”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


css.php